【新華日報】選擇蘇州,選擇更好的未來
“我們將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擁抱每一位人才,我們已經為大家構筑起成就事業的理想舞臺?!痹?022年(第十四屆)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三屆蘇州科學家日開幕式上,省委常委、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向全球人才發出邀約:你只需要一個背包、你只管奮勇向前,其它“包在蘇州身上”!你永遠可以相信蘇州!選擇蘇州,就是選擇更好的未來!
□ 盛崢 徐瑞雅 王俊杰 陳誠
這一周,一個“熱”字,成為蘇州的關鍵詞。
烈日的炙烤,讓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蒸騰著熱浪,但高溫并沒有阻擋人才的腳步,7月10日至12日,2796名人才攜帶2819個項目參加2022年(第十四屆)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三屆蘇州科學家日系列活動。三天時間里,從市區到十個板塊,“人到蘇州才有為”品牌集中喊響,打造“歸國人才首選城市”引發共鳴,創新創業熱潮席卷全城。
攜手英才,共創未來,蘇州篤行不怠,再啟新程。
新布局:全球引才的戰略升級
一個引才平臺,可以為城市發展帶來多大的能量?
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用14年堅守回答:目前已吸引3萬多名全球高端人才來蘇對接,近萬個項目落戶。這些項目從產業分布看,主要集中在生物技術與新醫藥、電子信息、新材料等新興產業,新興產業項目占比達95%,累計注冊資本716.6億元;從“專利數”看,落戶項目共獲授權專利1.6萬余項;從人才類型上看,共直接引進、培養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154人;從發展成果看,精英周創業項目年銷售額過億30個、上市6個,入選市獨角獸培育企業占全市三成,累計成功融資超過36.5億元??梢哉f,這一平臺直接驅動了蘇州城市創新能級的躍升,也加快了產業發展的華麗蝶變。
這樣的人才“家底”是否已經足夠?站在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新起點上,蘇州顯然沒有滿足。但隨著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日益白熱化,原本獨具優勢的引才招數和渠道,易于被“轉載”和“復制”。一向敢為人先的蘇州,如何通過全球引才戰略和手段的升級,去實現新的布局和突圍?
本屆創業周開幕式上,蘇州重磅拋出“全球科技人才地圖”。這張地圖搭載領軍科學家全球發現系統、創新集群人才支撐系統和科技招商智能導航系統,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對應破解了“人是誰”“人在哪”“怎么引”的難題,現已涵蓋人才相關信息5億條,擁有3000多萬名科技人才清單,涉及40多個產業領域,基本實現全球人才 “一鍵選人”。
有了“按圖索驥”的工具在手,蘇州還拿出更大力氣深化人才制度改革,破除人才流動和成長的壁壘。
直擊職稱改革。本次活動中,全省首個數字經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在蘇州組建成立,標志著蘇州將率先開展數字經濟高級職稱評審工作,滿足數字人才晉升、業務開展等訴求。此舉也是蘇州獲批生物醫藥工程技術領域高職級職稱評審后,蘇州在職稱改革上的又一突破。目前,蘇州已編制完成集成電路、工業互聯網、區塊鏈三個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評價標準,未來將用好職稱評價“指揮棒”作用,引育一批數字人才,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關鍵支撐。
推動人才流動。本屆創業周期間,全國首個國際化技能人才中德聯合培養基地落戶太倉,將從人才培養的根源上發力,助推“國際人才本土化”到“本土人才國際化”。此外,蘇州還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與職稱資格比照認定,發布了344項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,打通了海內外人才評價體系。
瞄準“打造高水平人才平臺,建設人才發展現代化強市”的目標,全力打造“歸國人才首選城市”,全面打響“人到蘇州才有為”工作品牌,蘇州的一項項實招、硬招正加速落地。
新生態:“最實”舉措夯實“最燃”熱土
人到蘇州,何以更有為?背包來蘇州,蘇州“包”什么?
“蘇州任何一個板塊,都有熾熱的產業,蓬勃的活力,滿滿的情懷。走千家不如到蘇州一家,有一種希望是創業在蘇州,人到蘇州才有為,這些耳熟能詳的標識,是真真切切的存在?!?月12日舉行的創業周簽約儀式上,腫瘤類器官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項目代表趙仁海的一番話,道出了蘇州用心用情引才、拼盡全力留才的務實作風。
引才留才,拼的是城市產業基礎,更看政策、服務支撐。如何緊抓眼球,又能真正為人才落戶賦能,考驗著城市的誠意、細致度和執行力。
本次創業周上,聚焦引進世界一流人才,支持青年人成長、營造最優人才生態,蘇州發布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平臺、助推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相關人才政策,最高800萬元購房補貼,團隊最高5000萬元、個人最高1000萬元項目經費,總計100萬元的“唐小虎面試券”,拿出1000套人才公寓免費住,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蘇州尋找機會、成就夢想。加快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,提出在獨墅湖科教區、太湖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示范點,在UWC+創新島、智谷小鎮、蘇州·灣里等打造一批人才集聚社區,推動蘇州全域形成創新能力卓越、引領作用突出、生態環境優良的國際人才集聚高地。
真正的人才,既看重政策,更關注事業舞臺。蘇州始終將平臺建設與人才發展通盤謀劃,在布局創新源頭、打造創新平臺上破題求解,讓人才發展與平臺載體融合互動。
開幕式上,去年3月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,發布“開發新型高效遞送系統,形成專利突破”等3項核酸藥物“揭榜掛帥”技術攻關項目榜單,后續中心還將發布細胞療法技術攻關需求,在解決產業發展技術難題的同時,讓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、用有所成。
同步揭牌的部省共建中國張家港留創園,成為國內縣域第三家“國字號”留創園。留創園兼具政策和市場稟賦,真正做到“讓項目與資本對接、產品與渠道對接、企業與市場對接”,為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全方位支持,無疑將在更大程度上當好服務留學人員創業的“貼心人”。
人才要發展,優質的“資本活水”是不可或缺的“血液”。蘇州高度關注人才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,無論是疫情期間的專項資金扶持,還是常態化下的資金保障,蘇州以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,讓越來越多人才沐浴和煦的“金融春風”。創業周期間,規模達200億元的蘇州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母基金與海內外知名風創投機構簽約,合作設立12只子基金,將持續為種子期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注入金融活水。
創新創業來蘇州,你能想到的,蘇州都替你考慮了,人到蘇州,何不更有為?
新期待:創新集群建設帶來無限可能
“人才密度”決定“創新濃度”,進而決定“產業高度”。在蘇州決策層看來,從產業集群到知識集群,再到創新集群的迭代升級,必將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,帶來創新創業的無限可能,這也得到參會人才的認同。
這幾天,受邀參加活動的帕西尼感知科技CEO許晉誠,親身感受到了蘇州招才引智、發展經濟、深耕產業的決心,感受到區域資本的活躍度,結識了很多人才朋友,發自內心地感慨不虛此行。
“蘇州是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,制造業發達,產業鏈完整,公司不少客戶都在這里,集群化發展帶來產業資源整合,也帶來更大機遇?!痹S晉誠說,落戶后,團隊將致力于觸覺傳感器的商業化,用于加速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自動化進程,在蘇州產業數字化轉型中搏出一片天地。
“人才是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內在驅動?!碧K州大學教授、科學家企業家蘇州協同創新聯盟顧問陳林森認為,蘇州擁有強大工業配套和完善的產業鏈條,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正當其時,接下來,需要進一步營造鼓勵首創、大膽試錯的氛圍,讓更多人才釋放更大潛能,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。
本屆創業周開幕式上,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趙宇亮院士團隊,憑借“心臟類器官構建技術及活體移植研究”項目,斬獲姑蘇重大創新團隊。該項目將通過發展心臟類器官的底層、前沿技術,為未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變革性方案。創新團隊核心成員葉明舟博士介紹,項目的技術突破將有望建立心臟類器官領域的技術高地,通過創新鏈引領產業鏈,助力類器官生物醫藥相關產業的發展。
從個人到團隊,從團隊到學會,更多資源奔涌而來。創業周上,中國計算機學會業務總部和學術交流中心啟用。這一中心將發揮計算技術領域國內頂級學術團隊優勢,根據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不同賽道,定期組織高端峰會、大型學術論壇、科技創新創業大賽,架起交流合作平臺,凝聚多方力量,推進產學研合作。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梅宏表示,中心的成立,將通過打造跨界、中立、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咨詢研究能力,成為蘇州數字賦能產業發展的新窗口。
志合者,不以山海為遠。在7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,蘇州公布本屆創業周成果,不出意外,依然很搶眼——簽約項目完成1899個,較去年增長5.15%,其中創業投資項目1732個、創新合作項目167個,院士項目51個,再創歷史新高。這不禁讓人想起,在創業周啟動環節上,一艘“蘇州人才號”航船乘風破浪、揚帆起航的畫面,寓意著全球英才搭上蘇州這條發展的大船,在創新創業的藍海一往無前。
附件下載: